以“绿”兴农托稳“舌尖上的幸福”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7-16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徐麟 通讯员 蔡旭

  去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坚持发展产业和保障安全双向发力、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同频共振,不断凸显农业绿色底色,以农产品高水平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去年7月,我市启动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与项目申报、资格认定等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凡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一律不予认定、不予项目支持。历经1年时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全方位提升,农产品生产主体思想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作为,各相关企业纷纷将提升农产品质量视为己任,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纯净与健康。

  “你们可以为合作社养殖的武昌鱼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吗?”近日,鄂州市梁子湖渔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志峰怀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消费者的深切责任,主动向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检测需求。该合作社养殖的武昌鱼即将跨越千山万水,游向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成为众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确保这份来自梁子湖的纯净与鲜美能够毫无瑕疵地送达每一位消费者手中,吴志峰选择了最为严谨的检测方式。随即,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检测机构对武昌鱼进行抽检,未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等禁限用药物,产品合格。

  6月16日,我市在北京成功举办武昌鱼“活鱼到家”启动仪式,借助花湖国际机场超级运力,使安全有保障、品质有保证的鲜活武昌鱼游进北京市民家中。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市通过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激发农产品生产主体安全意识,自觉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共同维护农业产业良性、有序、健康发展。

  从“千家万户”到“一家一户”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通知》《关于印发推动鄂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支持大面积流转土地开展农业生产,迅速激起广大农民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生产的热情,过去“小农户”经营格局正在逐渐改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集中化、便捷化发展。

  7月3日,在检查生产记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并抽取即将上市的豇豆进行快速检测后,涂家垴镇监管员吴云新便结束了当天的监管工作。“2022年,涂家垴镇通过引进湖北跑玛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种养殖业。过去需要分散精力监管多家合作社和农户,现在仅需专注于服务好这一家企业,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吴云新说。

  今年上半年,我市流转土地面积42.7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76.63%,居全省前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从盯着“千家万户”向守着“一家一户”转变,监管成效显著提升。

  从“运出去卖”到“走上门买”

  近年来,休闲农业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站、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措施,不断化解休闲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生产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危机,重新构建两者间的良性信任机制,休闲农业一片欣欣向荣。

  “农场主要从事休闲采摘业,种植柑橘、桑葚、西甜瓜、无花果等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为A级认证,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采摘。”杜山镇鄂州楚江怡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宏指着“鄂州市农产品生产主体网格化信息公示牌”说道,“以前农产品摘下来后都是卖给批发商,现在则留一部分用于游客采摘,收入较之前增长了20%以上。”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下,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已成为带农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经统计,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收入过亿元。

  “产业有需求、市民有需要,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产品高水平安全。今后,将以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继续强化从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到全程追溯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让农业生产更绿色、农产品更安全、消费者更放心,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鄂州样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