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研究生用网兜捞起养殖桶里的小鱼苗,转运到养殖箱繁育。
鄂城区充分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通过聚集资源要素、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武昌鱼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从育种、养殖、加工到销售,一条鱼“游”出一条产业链,鄂州“武昌鱼”这一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昨日,走进海大集团鄂州水产育种中心,记者看到,育种车间里整齐摆放着数十个白色养殖桶,工厂化循环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养殖桶里,小鱼苗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研究生用网兜捞起养殖桶里的小鱼苗,转运到养殖箱繁育。
“分到一个更大的一个水体去养殖,更利于它的生长发育。这些鱼苗培育好了,可以作为我们下一代的亲本使用。”海大集团鄂州水产育种中心技术经理臧晓磊介绍,该中心专门从事水产动物保种育种及名优水产品推广,拥有工厂化育苗车间2500平方米,年可繁育鱼苗2亿尾,其中武昌鱼8000万尾,产值达300万元。
“水产养殖,种苗先行。我们基地和华农合作,通过提纯、复壮、杂交选育优良品种,性状稳定之后,经过国家审定再推向市场,为我们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的苗种。”臧晓磊说。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醉鱼有两种口味,就是香辣味和原味,里面都是独立的真空包装……”14时30分,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电商部正在进行网上直播带货,直播间700多人同时在线。“我们新产品开发之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推广。”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平介绍,除了线上运营接单,公司还在线下实体销售、商超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让更多人了解鄂州武昌鱼,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不断改良工艺、设备和配方,在行业中领先推出低盐度系列产品。”刘继平说,农产品深加工是补强农业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规模最大的武昌鱼加工企业,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年加工武昌鱼1000余吨。
“加快龙头产业建设,引进海大等育苗基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育苗选种到高标准养殖,再到武昌鱼深加工,不断做优做强武昌鱼品牌产业链,打造武昌鱼特色小镇。”杜山镇党委副书记骆玲介绍,作为我市首个上榜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杜山镇武昌鱼产业优势明显。该镇依托湖北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海大集团鄂州水产育种中心等育种基地,积极发挥武昌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形成了从育种、养殖、加工到销售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势资源的集聚。截至目前,鄂城区水产养殖9.7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9.36万吨,其中武昌鱼养殖面积6500亩,产量6347吨;武昌鱼加工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0余家,加工业实现产值11.24亿元。按照“一城两地三区四带”都市农业战略部署,鄂城区进一步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理念,夯实武昌鱼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基础,不断完善武昌鱼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武昌鱼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鄂城农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挖掘武昌鱼文化内涵,做大做强武昌鱼产业链,扶持富农食品、憨实水产等武昌鱼加工企业发展,提升武昌鱼系列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武昌鱼品牌。”鄂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新舟介绍,该区将整合全区水产资源,集中打造一批武昌鱼示范基地和特色村镇,推进以杜山镇为核心区的武昌鱼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武昌鱼产业蓬勃发展。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余水松